成都市 攀枝花市 自贡市 绵阳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遂宁市 广安市 巴中市 泸州市 宜宾市 内江市 资阳市 乐山市 眉山市 广元市 雅安市 德阳市 凉山州 甘孜州 阿坝州

报告文学连载:张扬与《第二次握手》罪案始末(32)

发布时间:2017-10-19 作者: 张扬


张扬:法官李海初的“阅卷摘录”
 

 

 


 

点击可观看视频


 

这段视频来自作者故乡河南省长葛市宣传部制作的专题电视片。
张扬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深情地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科学的春天,也没有自己现在的自由和幸福!”



 

    终于,《归来》案经“预审终结”并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法院指定法官李海初承办。法院案卷中有李海初法官的“阅卷摘录”:

 

 

 

 

    从上述摘录可以看出,至少公安方面认定的第二、第四和第五稿等三部手稿,已由省公安局从社会上搜缴“归案”。还可以看出,他们对周总理的出场是特别关注的。所谓“反党”,就“反”在这里嘛!

 

    第五稿原稿《归来》,公安认定:是张犯1970年初“一打三反”运动中,逃亡至长沙、汨罗等地时写的,是第五稿,也是社会上流传最广的一稿。

 

    据张扬交代,这稿交给了其弟,其弟借给马衍湘,马又转借给郑文立和李山,李山又借给长沙市十四中学生周利亚。周在传阅时,被红卫兵搜出交给老师贺志强。

 

    1976年3月,黄志明与吴振茂同志到北京钢院(贺从长沙十四中调北京钢院任教)找到贺老师,取到这本书。据黄志明同志介绍:贺老师调北京后,听说《归来》是一部反动小说,正在收缴,他立即从其弟弟处索回,藏于衣箱底下,听候(按:原文如此)追缴时,原物交出。但并未主动上交。

 

    黄志明和吴振茂都是预审员,《归来》专案组成员。从黄某人的“介绍”可以看出,他对贺志强老师很不满意,似乎想一并收拾一番,也可能已经“收拾”了。“北京钢院”,显然指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

 

    我认识马衍湘和郑文立,他们是我弟弟在长沙市十六中的初中同学。马衍湘出身“革干”,所以留城当了工人;郑文立和我弟弟出身不好,1968年都“上山下乡”到了宁乡。李山我没有印象了,可能是他们同班或不同班的同学。“十四中”是当时长沙一所女子中学。

 

    从上述文字看来,手稿在长沙市至少已从十六中传到了十四中。从“取到这本书”和“是一部反动小说”等文字可以看出,尽管《归来》不是正式出版物;而是手稿或手抄本,但当时人们已经习惯于称它为“书”,为“小说”。

 

    “全稿约十万字”,不确。《归来》1970年稿约五、六万字。

 

    上述文字只叙述了原稿的大体流传过程,没有指明这部手稿在哪一个或哪几个环节上变成手抄本并扩散到社会上的。不过可以看出,手稿自1970年初脱离我手至“1976年3月”(按:似应为“1975年3月”),以手抄本形式扩散的机会太多了,时间太充裕了。我在前文说过,至迟1972年底我从浏阳县看守所获释回到大围山区时,《归来》已经广泛传播。

 

    那么,《归来》的传抄又是怎样被“官方”注意到的呢?

 

    预审主卷一第五十页载:

 

    1974年10月,北京市北新桥派出所在查户口时,发现了有人在传看一本手抄的东西,后来收缴了它,送往区、市局后不久,北京日报将它写成内部情况上送姚文元。

 

    接姚文元批示后,所组织的专案组先找北新桥几位传看者,经过层层揭发,追查了二十多人次,直追查到北京钢铁学院的一名学生头上,那学生是湖南人,他交代书是从衡阳化工厂工人徐源手里抄来的,原名叫《归来》。

 

    在传抄中将《归来》改名《第二次握手》的是首钢一位工人。专案组去湖南后,先审查徐源,又几经周折,最后查明作者张扬是浏阳中岳公社的插队知青。1975年1月7日,张扬被拘留……

 

    上述文字第一次指明了《归来》与《第二次握手》的关系,书名的变化过程,引自顾志成发表在《中国青年报(1978—1988)十年大事记》上的文章《我与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的故事》(以下简称《故事》)中,是她对当年阅读预审主卷的回忆。关于顾志成以及她跟这部作品和这桩文字狱的关系,下文还要详细谈到。

 

    然而顾志成的《故事》系多年后的追忆,某些细节不够准确。譬如从长沙调往北京钢院任教的贺志强老师,就被写成了“北京钢铁学院一名学生”。下面引用法院案卷摘抄预审主卷一第四十七页:

 

    北京市公安局(75)京公保秘字008号函称:

 

    ……遵照姚文元同志批示,我们对反动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进行了查找。现已查清,这本反动小说是你省浏阳县的一个插队知识青年张扬所写,现将情况函告你局(按:指湖南省公安局),请考虑处理。

 

    法院案卷还摘抄了北京市公安局上述函件的其他内容(原载预审主卷一第四十七页):

 

    ……张扬所写坏书《归国》,于1972年春由湖南衡阳化工厂工人徐源带来北京,经北京标准件机修厂工人刘展新传抄改名为《第二次握手》,在北京流传(第五稿)。

 

    ——就是说,将《归来》改名《第二次握手》的不是“首钢一位工人”,而是北京标准件机修厂工人刘展新。据我后来所知,这位工人(刘展新)所得到的本子缺失了封面或书名,不知该叫什么,于是他根据作品内容取名“第二次握手”。

 

 

 

 

    他读书不细心;或是他看到的“版本”内容有缺失,因为正式出版前的历稿《第二次握手》中,男女主人公的握手都不止两次。不管怎样,这部作品在南方流传仍叫《归来》或《归国》,在北京、华北、东北、西北流传时一般都叫《第二次握手》了。

 

    法院案卷载(李海初1978年12月18日上午抄):

 

    中国青年报记者邝夏渝、顾志成(共产党员)提供:

 

    1974年10月14日下午4时姚文元(给北京日报)的所谓电话批示:“你们的《情况》(按:指内参)反映了一本坏书《第二次握手》,今天把书送来了。我翻了一下,这是一本很坏的东西,实际上是搞修正主义,反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写了一个科学家集团,如郭老、吴有训等。如果不熟悉情况,不可能写出来。还写了与外国的关系,如写了吴健雄。这不是一般的坏书,也决不是工人能搞出来的。要查一下作者是谁,是怎么搞出来的?必要时可以请公安部门帮助查。”




原文来源:立法网微信公众号
 

(立法网摘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