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攀枝花市 自贡市 绵阳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遂宁市 广安市 巴中市 泸州市 宜宾市 内江市 资阳市 乐山市 眉山市 广元市 雅安市 德阳市 凉山州 甘孜州 阿坝州

张邦炜:为富未必一定“不仁”

发布时间:2013-03-04 作者:


     贫民和富民都是历史不可或缺的“剧作者”和“剧中人”。富民包括大富、中富和小富,他们并非一概“为富不仁”。既不能“见富民就骂”,也不能“见富民就捧”。在小富者当中,以勤劳致富者居多。两头小,中间大,“豪横”或“长者”都不是富民的主流。



    立法网实习记者 小蚕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张邦炜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宋代富民问题断想”一文中说,贫民和富民都是历史不可或缺的“剧作者”和“剧中人”。富民包括大富、中富和小富,他们并非一概“为富不仁”。既不能“见富民就骂”,也不能“见富民就捧”。在小富者当中,以勤劳致富者居多。两头小,中间大,“豪横”或“长者”都不是富民的主流。

“人无横财不富”“为富不仁”这两句话是很值得推敲的

  北宋陈烈《题灯》诗云:“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唐宋社会,贫富悬殊。存在决定意识,仇富心理古已有之。宋时就有这类大同小异的说法:“今之富者,大抵皆奸富也。”“富家大室多是为富不仁。”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即是:大凡有钱人,不是“周扒皮”,就是“刘文彩”。富民问题研究的批评者的观点,与此颇有相似之处。他们评论富民,大体不外两句口头禅:“人无横财不富。”“为富不仁。”其实,这两句话是很值得推敲的。

  经查,第一句来自民谚,收入《增广昔时贤文》:“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与宋代俚语:“欲得富,须胡做。”意思相近。第二句出自春秋时代人阳虎之口,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东汉赵岐注曰:“阳虎,鲁季氏家臣也。”阳虎等人协助季氏“聚敛”,以致“季氏富于周公”,此言大致正是其生财之道的概括。

    如果将这两句话解释为要致富就非发横财不可,或脱贫致富即走向不仁,或目的就是一切。也就是说,为了达到致富的目的,必须不择手段,只能为富不仁,并作为经验之谈加以推广,引导人们怎样致富,指导人们致富之后如何为人,这只怕是不折不扣的误导。不可否认,这两句话揭露和抨击剥削者的贪婪与残酷,实属入木三分的精辟之言。但对于大大小小的富民来说,似乎不宜一概而论,应做具体分析。

小富者当中勤劳致富者应当是大多数只怕不能“见富民就骂”

  按照富民问题研究者的论述,他们所说的富民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上自富可敌国的大贾,如唐代富商王元宝之类,下至稍有余钱剩米的小农、小工、小商,包括大富、中富和小富。在富民中,大富较少,小富居多。宋代谚语云:“富儿更替做。”“贫富无定势。”当时确有“本自贫窭,身致富厚”者,且为数并不太少。这些小富者固然也有“以谲诈而致富者”,然而唐代后期《女论语》中即有“大富由命,小富由勤”一说。也就是说,在小富者当中,只怕勤劳致富者应当是大多数。他们致富的方式林林总总,见于唐宋史籍者,如“躬耕复致富饶”,“养鲤鱼而致富”,“(种)好李花致富”,药师“以鬻药致富”,画工因绘画“致富”,有将猪称为“乌金”的“畜猪致富”者,还有制作销售“面具”(一种玩具)而“致富”者。

    开封许大郎便是小民致富的一个实例,他“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赡。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骎骎致富矣”。在佃农中也有致富者,他们“或丁口蕃多,衣食有余,稍能买田宅三五亩,出立户名”。如仙居(今属浙江)郑四客“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外贩贸纱帛、海物”。像许大郎特别是郑四客这类下层民众,他们主要靠勤劳致富,再加智慧和机遇。只怕不能“见富民就骂”,将郑、许等人斥之为“人无横财不富”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