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攀枝花市 自贡市 绵阳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遂宁市 广安市 巴中市 泸州市 宜宾市 内江市 资阳市 乐山市 眉山市 广元市 雅安市 德阳市 凉山州 甘孜州 阿坝州

叶建平:聚合社会之光驱散阴郁的“黑狗”——关于从建设健康社会高度综合防治抑郁疾患的思考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1-12-01 作者:叶建平

    社会是理性的,制度是坚硬的,法律是冰冷的,这样的观念让人挣扎。社会是人的聚合体,制度、法律服务于人,首先应当洞悉人性,容纳人的感性,体察人的多面需求,在必要时让制度更柔软、让法律更温暖。高比例且仍在不断增长的抑郁症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以更加健康的社会治理和制度规范建设更加健康的社会,也应当是这个时代不容回避的命题。
 
 
 
    内容提要:抑郁症是一种无形的病、有形的痛,一个人的病、一个社会的痛。抑郁症的“六高六低”特点和现状提示了抑郁症现状的严重程度和增长趋势,反映了社会对于抑郁症远未达科学的程度,也缺乏正确的态度,既揭示了社会对于个人的压力,也揭示了社会的紧张关系。社会是人的聚合体,制度、法律服务于人,应当洞悉人性,体察人的多面需求,以更加健康的社会治理和制度规范建设更加健康的社会,聚合社会之光驱散阴郁的“黑狗”,在必要时让制度更柔软、让法律更温暖。

    关键词:抑郁症 综合防治 宽和关系 健康社会
 


    社会是理性的,制度是坚硬的,法律是冰冷的,这样的观念让人挣扎。社会是人的聚合体,制度、法律服务于人,首先应当洞悉人性,容纳人的感性,体察人的多面需求,在必要时让制度更柔软、让法律更温暖。高比例且仍在不断增长的抑郁症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以更加健康的社会治理和制度规范建设更加健康的社会,也应当是这个时代不容回避的命题。

    一、值得高度关注的抑郁症社会现象

    抑郁症是一种无形的病、有形的痛,一个人的病、一个社会的痛。每当我们从一个个天妒英才、阳光少年、网红名人或是普通邻居抑郁自杀的意外事件中错愕不已时,总会引起一些对于抑郁症的关注。进一步的了解发现,抑郁症非常普遍,WHO曾预测抑郁症将在2020年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全球最流行的疾病,在2030年将上升至世界疾病负担首位。大量研究证实,30%-5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些时刻都曾是符合现代心理学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故有半数人一生曾罹患抑郁症一说。抑郁症这只“黑狗”是潜伏在每个人身边的阴影,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罹患此症,并且可能伴随终身,只不过人们总是在忽视、回避这些不愿理性面对的事实。当前对抑郁症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解、误区、偏见和歧视现象,其实抑郁症并不羞耻、也不可怕,更不会减损人的尊严和光荣,不少人所熟知的著名人物甚至伟大的人物也罹患抑郁之症,如赵匡胤、林肯、丘吉尔、乔治·布什、梵高、海明威、川端康成、三毛、张国荣、周润发等。目前,对抑郁症的研究还停留于较为浅表的层面,远未达到科学的认知;抑郁症的医疗方法仍然很不规范,对抑郁症的治疗还处于低水平的层次,医疗服务远未惠及所有患者;对抑郁症患者的关注、关心、关爱严重不足。在人是最宝贵资源的现代社会,在生命至高无上的人类世界,高达10%的人群患有抑郁疾病,高达15%的抑郁症患者走上自杀末路,抑郁症已是我们当代社会严重的隐痛和阴影。现实呼唤我们务必高度关注,更新观念,积极应对,有力防治。

    二、当前抑郁症问题的现状和特点

    社会现象观察和研究资料显示,抑郁症社会问题现状突出地表现出以下“六高六低”的特点。

    人口患病率高。资料反映,在现代社会,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全球发病率达11%。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2%的儿童、5%的青少年、10%的成年男性、25%的成年女性都曾经或正在遭受抑郁症的侵害,职场人群更是重灾区。2016年官方统计:中国每13人里面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据估计,当今世界上15%的成年人在他们一生中的某个时候会经历抑郁症。2019中国抑郁症领域白皮书披露,中国泛抑郁人数逾9500万,其中中国学生群体的抑郁发病率在23.8%;《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

    病患增长率高。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抑郁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越来越高。在1998年的全国流行病调查中,国内抑郁症患病率仅为0.05%,这个数字到2005年已经增长为6%,12年里增长了20倍。世卫组织2017年2月23日发布的关于全球抑郁症与其他常见精神障碍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2015年,全球抑郁症患者的人数增长了18.4%。另有资料显示,80-90%的产妇都会出现产后抑郁情绪,产后抑郁症高达20%,二胎后概率是一胎的1.5倍,放开三胎后的患病情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估计有所增长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其中虽有界定标准等方面的问题,但比较快的增长速度应是不争的事实。

    自我困惑度高。抑郁症患者基于病情严重程序往往具有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无(无望、无助、无用)、三自(自责、自罪、自杀)症状表现。其中以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患者对现在和未来感到没有信心、失望,甚至绝望;感到自己孤立无援,尽管周围的人都在给予关心和帮助;感到自己的存在无论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没有任何价值;患者过分地责备自己,埋怨自己,夸大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患者毫无根据地认定自己有罪,甚至罪大恶极,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由此出现自虐、自伤行为;患者甚至主动采取的以结束自己生命为目的的行为,其最终结果是导致当事人的死亡。很多人宁愿长期受抑郁困扰也不愿意诉诸专业医疗帮助?为什么抑郁症多发自杀悲剧?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强烈的“病耻感”。

    社会误解度高。现今抑郁症的患病人群日益庞大,青少年抑郁症、产后抑郁症、高智商(高学历)抑郁症、老年人抑郁症群体是四大多发或典型群体。由于抑郁症患者的自我困惑度高,周围亲友也少有真正的理解和有效的办法,整体社会还没有形成真正认识、关爱的氛围,以致存在不少的误解、偏见,家长、老师、单位领导,对一些现象缺乏认识,存有误解、误区以及偏见甚至歧视,影响了正确就医、及时就医,“消极、懒惰、无效率、无作为、疯子”成为一些人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标签,不理解、不宽容、不公平对待抑郁症患者现象普遍,一些反向行为甚至制造或者加剧患者的症状。实际上,“只要有机会干预,几乎所有抑郁症自杀都可以成功干预”,但却屡屡发生悲剧,不可否认也与社会环境助长 “病耻感”有关。

    患者自杀率高。抑郁症诊治复杂,病程漫长,终身发病率已到10-15%,是所有疾病中自杀率最高的疾病,可以说已成为人类第一大杀手。5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产生轻生念头并实施过自杀行为,而自杀成功者占到15%。资料显示,在美国的自杀者中,高达20-35%的系抑郁症患者。同样有资料反映,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自杀,抑郁症是最主要原因!有专家指出,抑郁症是致人自杀的主要诱因,已经成为一种严重损害生命尊严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流行病”。

    社会负担度高。据浙大医药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介绍,现代社会,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患病人群约有12-15%,抗抑郁药物的销售额每年以百亿美金计。有资料报道,抑郁症每年给英国经济造成86亿英镑的损失,其中包括抑郁症导致的旷工损失、治疗费用、失业救济额外支出等。同样在美国,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整个社会,都在继续为抑郁症付出高昂代价,据统计,每年美国人为治疗抑郁症就须耗费530亿美元。2021年3月17日在线上发布的《抑郁症不断上升的社会和经济成本:从亚太区域理解整个疾病谱系》白皮书显示,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亚太地区的抑郁症和精神疾病发病率更高,抑郁症患者的生产力比健康人低四成,预期寿命也比平均寿命低了不少。另据世卫报告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十年期间,全球受抑郁症影响的人数增加了18%,导致的经济损失超过一万亿美元。社会支付的成本相当巨大,而造成的间接损失不计其数。而单从高达10%人口的患病率、高企的自杀率、“扩大性自杀”的社会伤害等方面考量,关联的家庭、亲友、社群何止千千万万,对社会的影响何止经济上的千千万万。有专家警告说,中国很可能将面对一场精神卫生风暴——不是在遥远的未来,更可能比预想的要快得多,而且很可能后果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患者就医率低。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表明:中国抑郁症发病率为3.02%,目前已经有超过4000万抑郁患者。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30万人。有专家分析,实际上未经诊断治疗的抑郁症人群将远远超过这一数据。与高发病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就诊率不足10%,90%以上患者没有接受专业的治疗。另有资料反映,抑郁症全国的就诊率只有4%左右,90%以上的患者根本没有治疗。专家指出,抑郁症一般获得一次性治疗并不难,但大部分患者在首次发病之后会终身多次复发。主要是由于这些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足、频繁换药、擅自停药等不规范现象,这不仅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临床识别率低。不同的抑郁症表现因人而异,也有阳光型、微笑型抑郁症,所以抑郁症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而在临床上也表现出识别率很低的现象。与高发病率形成强烈反差、与低就医率互为表里的是,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一些抑郁症状表现患者在血液、肠胃、五官科等相关科室反复辗转“磨医”“蹭医”,得不到正确的论断和有效的治疗。



    医患配比度低。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姜涛曾表示,目前全国有超过9000万人口患抑郁症,我国精神科医生缺口巨大,达40多万,而专门针对抑郁症的治疗医生,更是少之又少。同时,显而易见的是,医疗收费和医生待遇成了阻扰合理医患配比关系的瓶颈。

    医疗规范度低。抑郁症病患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一般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仪器治疗的方法,目前一般医院的心理门诊部收费是50-100元/小时,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收费大概在300元/小时左右。据暨南大学基因组药物研究所主任孙晗笑分析,这个收费与国际相比是比较低的,“但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收费还是相对较高,一般难以负担,有问题忍忍算了,延误了就诊时间。”当然,一些私人诊疗机构对于心理咨询的收费已经高达500-1000元/小时,已非普通患者所能负担。国家应对服务项目进行筛选,制定技术操作规范,达到规范要求的服务可以获取收费报酬。同时应该将正规医疗机构中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纳入医保系统之中,这样才能使行医者和受医者在经济上获得合理的保障,这既是患者也是医者和社会的心声。

    病患治愈率低。比抑郁症更可怕的,是久治不愈带来的绝望。过去几十年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心理出现问题,而是大脑发生了病理性的改变。据浙大医学院教授、高级研究员胡海岚介绍,当前的抗抑郁药物大都基于这一点来提高全脑单胺类递质的浓度。可是,针对精神类的疾病,尤其是抑郁症,现有药物起效的时间往往非常缓慢,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而且只在20-30%左右的病人中起效。同时,也会伴有身体不适等副作用,甚至导致病情愈发严重。抑郁症终身发病率已到10-15%,是所有疾病中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的抑郁症患者得到正确治疗的仅有5%。复发率高、终身患病率高也是抑郁症的一大特点。还有资料反映,一些住院患者或者家属为了出院假装病情好转。

    社会关怀度低。造成抑郁症畸低就诊率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患者和亲友以及大部分医疗卫生工作者并未意识到抑郁症是一种可以被治愈的疾病;二是人们对抑郁症存有偏见,使得患者或其家属不愿去求助专科医生,害怕被戴上“疯子”的帽子,而高自杀率的背后可以看见的是误解、偏见、责怪、漠视、歧视、诊治不及时。这也是导致抑郁症就医率低以及有关统计数据常有出入的一大原因。事实上,近年来由于产后抑郁症引发的悲剧时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仍未得到公众的足够关注。不少患上产后抑郁症的新妈妈,只能靠“硬撑”度过病程。更令人担忧的是,她们中的很多人被家人、朋友当做“心眼小”“公主病”,得不到理解。抑郁症患者需要理解、陪伴和安慰,但有时生活的社会环境恰恰相反,就抑郁症患者生活的社会空间而言,少有真正的理解和关怀,甚至却有无穷的推力,包括一些官员、公众人物因抑郁症自杀的,还常常招致各种质疑、责难。三是医疗政策上也显示关怀不足,抑郁症治疗往往需要药物、仪器、心理咨询多种结合方法,最明显的是心理咨询以及相关心理健康费用连医保目录都未能纳入。

    抑郁症的“六高六低”特点和现状提示了抑郁症现状的严重程度和严重后果,增长趋势和沉重负担;反映了社会对于抑郁症的认识还远未达到科学的程度,也缺乏正确对待的态度;既揭示了社会对于个人的压力,也揭示了社会的紧张关系。造成现状的更多方面具有社会性因素,反映了社会性问题,从而需要运用社会方法解决。

    三、建设健康社会、综合防治抑郁疾患的建议

    抑郁症既是个人健康问题,也是社会健康问题,不断增长的抑郁症社会现象需要从建设健康社会的高度予以重视,共同努力,综合防治。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社会认识。抑郁症已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严重损害个人、家庭、社会。虽然很多因素可以成为抑郁症的诱因,但也同样有很多因素能让一个抑郁症患者摆脱疾病、远离自杀,抑郁症及自杀是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置的。首先,全社会要有常识性态度。抑郁症是一个高比例带全局性的社会性疾患,但抑郁症不是禁忌,并不可耻,更不能歧视,务必转变观念,正视问题,大力消除“病耻”的社会土壤。抑郁症能发现、能治疗,患者、家属、社会都要树立信心,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要为患者创造积极优良的治疗环境。其次,国家要有战略性思维。要有清醒的认识、理性的研判、有力的决策,从健康社会关系、长远社会利益、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抑郁症社会问题。现行的投入不足需求10%,对患者关心严重不足,对工作开展严重不利,要积极改变现状,主动作为,舍得投入,保障充足的专项经费,提供充分必要的社会支持,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干预措施。我们从防控新冠肺炎中看到了国家的决心,我们呼吁国家以同样的决心对待具有社会因素和影响的常规的首位疾患。再次,方法上要有整体观意识。要树立系统思维,立足“治未病”,防范、治疗、关爱多管齐下,制定具体的目标,力争把就医率、治愈率、关爱度提上去,把患病率、自杀率、负担度降下来。学校理所当然要成为主要阵地。有研究显示,四分之一大学生患忧郁症,其中十分之一的大学生曾考虑过自杀,可见加强压力源头管控非常重要。最新一项关于自杀危机的调查表明,自杀倾向学生父母职业排列前四的分别是教师、医护、公务员、管理,是其他12类职业子女自杀总和的2倍多,其中教师子女的自杀倾向是排名第二的4倍多,可见管束失当极其危险。要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特别要针对学生患病比例较高的现状,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健康服务。

    (二)宽和社会关系。长期以来,人们一向都认为,身体好,不用看医生、不用服药就是健康。这是传统生物医学的健康观念。随着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只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完全安宁的状态,这才是现代的健康观念。因此,所谓健康应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生理健康,指身体健康和健全;心理健康,指心理没有什么问题与疾病;社会健康,指人具有选择、适应与改造环境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三种健康的人,才是真真正正的健康。其中缺少任何一种,都不算是真正的健康。而从抑郁症的特点分析,抑郁症的病因有生物遗传、个性原因,更有生活事件,西方有几十项研究证明了抑郁症是由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更有研究明确地指出,75%的抑郁症是由“羞辱或困顿”性的生活事件所致,20%由损失/丧失所致,5%由危险事件所致,可见社会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前引自杀倾向学生父母职业的排序同样说明,对子女尚且如此,对下属、员工以及其他管理对象的影响肯定更大,硬邦邦的社会治理和制度规范最容易给人的心理造成尖锐的伤害和沉重的打击。因此,营造宽和友爱包容和谐幸福而非动辄得咎的社会大环境是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项浩大的长期的工程,要积极努力、持之以恒地创造宽和的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环境。特别是需要倡导正常的工作关系,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为重点,避免过度紧张、压抑的工作,以法律限制过度加班,禁止无节制加班,特别是一些谋求形式绩效和虚妄政绩的泛滥式加班,对过度紧张的工作环境加以社会干预,对不宽容的社会环境施加人性化改造,回归正常宽和的社会生活环境。加强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健康保护、隐私保护、形象保护、工作保护,不责难、不歧视、有保障、有关爱,放宽病假条件,不因患病调整工作关系,保障正常工作权益,缓解患者心理负担,减少患者病源因素。

    (三)鼓励医学研究。抑郁症源于心理的、身体的还是社会的及其具体占比关系仍待进一步的科学分析,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仪器治疗都面临治疗效果的考验,目前对于抑郁症病因的研究、治疗方法的研究远未达到科学的、令人满意的程度。抗抑郁医学研究对于人类健康价值巨大,对于社会发展效益明显,对于市场拓展前景广阔。我国对于抗抑郁研究有着良好的基础,研究空间仍有无限可能,应当下大气力,加大鼓励措施,建议国家设立百亿基金,促使涌现更多的研究成果造福我国人民和人类社会。同时加大引进国外疗效较好药物、器械的措施,缩短仿制药研制的审批程序和上市流程,使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治疗。同时,建议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组织及有关人士设立抗抑郁症研究基金或者专项奖励。



    (四)优化医卫服务。专家指出,近80%入院治疗的患者可以治愈,20%的患者接受治疗后再没有复发,关键在于优化医疗服务,优化保健环境。要努力提高医患配比,提升医师待遇和医疗能力。由于抑郁症的特殊性,特别是长期性、心因性的特点,需要提供长期、稳定、有效的心理咨询,抑郁症医师有时需要随时随地地提供咨询、疏导服务,医师的付出有时没有标准,难以量化,收费有限,加上没有纳入医保目录,给医患双方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和压力。建议充分考虑抑郁症医师的特殊性,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医疗设施建设,相应提高医生待遇,加强医生职业保障,吸引更多的医生加入这一行列。卫生保健和教育管理部门加强规划,制定计划,加强专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医患配比,缓解专业医生紧缺的问题。加强普及性教育培训,鼓励其他专业科室的医生了解抑郁症的基本诊断技能,提高初诊识别率,避免磨医耽误。探索在体检项目中增设筛查项目内容和开设方便门诊,为提高识别率、就医率创造条件。强烈建议卫生保健管理部门制订心理咨询规范、心理咨询收费标准,并将咨询收费以及其他合理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围,降低自负比例,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免费救治或者全额医保,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切防关闭患者救治之门,以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解决就医率低、识别率低、治愈率低的问题。

    (五)鼓励公益活动。建议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成立抑郁症工作协会,争取社会爱心人士支持,鼓励民间成立抑郁症关怀公益组织,开展宣传、关爱、服务、辅助活动。鼓励民间建立特别关爱专项基金会,资助开展专项研究、关爱、帮助等活动。设立号码易记、一键接通、一呼多应、有序接续、后备强劲、24小时在线的温馨热线,整合原有抑郁症关怀热线,包括自杀干预热线,形成专业性网络,可以考虑连接更有保障的市长热线系统,正确识别需求电话,快速转接专门人员,选聘专门医生、专业热心人士,提供有效的抑郁症危机即时干预和救治。鼓励专业人士利用专门的电话、微信、网络,提供抑郁症危机处置、疏导、关爱服务。利用数字化社会触角发达的特点,通过对象网络异常表现、室外异常行为监控特别触点触发网络关怀应急机制,提供及时有效处置救护。创作或者征集《忘忧曲》或类似音乐作品,免费提供给社会有需要人士缓解情绪,镇静舒郁,并努力在社会上营造适宜的生活、工作环境。

    (六)完善制度基础。现行保障制度不健全,是造成抑郁症就医率低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制度不健全则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制度,完善体制机制,以制度的形式把一些科学合理的基础性的规划、计划、工作内容确定下来,持之以恒地加以贯彻执行。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精神卫生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借以完善制度。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应当专题研究抑郁症社会问题,作出专门工作部署,对法律制度性要求应当不折不扣加以落实,提出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和有力措施,将有关防治抑郁症的目标纳入卫生保健事业考核指标,加强社会干预,强化社会保障,落实社会责任,实现工作目标。建议在世界精神卫生日之外设立抑郁症关爱日,以营造关注、关心、关爱抑郁症和抑郁症患者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广泛的社会支持和有效的基础建设,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大海是水的世界,社会是人的世界。我们期待,在这个人的世界里,以更加健康的社会治理和制度规范建设更加健康的社会,聚合社会之光,以健康的光亮驱散阴郁的“黑狗”,在必要时让制度更柔软、让法律更温暖。

    (文中一些数据偶有不同,系因时间、口径和出处不同而予客观表述。)



    原文标题:叶建平:聚合社会之光驱散阴郁的“黑狗”——关于从建设健康社会高度综合防治抑郁疾患的思考与建议
    
    原文来源:立法网微信公众号
                     
    (立法网 叶建平/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