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攀枝花市 自贡市 绵阳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遂宁市 广安市 巴中市 泸州市 宜宾市 内江市 资阳市 乐山市 眉山市 广元市 雅安市 德阳市 凉山州 甘孜州 阿坝州

罗书平:心中永驻报恩塔――写在初中毕业五十周年电子纪念册发布之际

发布时间:2022-07-04 作者: 罗书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半个世纪前(1972年),当我初中毕业离开重庆市第九十一中学之后,随着时光的流逝,母校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淡去,只剩下校门前那座巍然屹立的“报恩塔”了!



    经考证,母校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荣军疗养院(原国民党内二警训导营)。1955年荣军院撤销后,1957年建为“下浩中学”,1966年“文革”中前三年改为“红岩六中”,七十年代初“复课闹革命”后,改为重庆市第九十一中学。当时,为适应那个年代小学生即“红小兵”、初中生即“红卫兵”的形势需要,学校的建制又命名为“红卫兵团”,之下的年级、班级则分别为“连、排”。所以,我所在班级就为“五连一排”。

    学校所在地为重庆市南岸区下浩觉林寺街。“浩”为江河的特定地势地形的称代。一般在流动江河的拐弯处或具有特殊礁、滩让流水相对平静之处。从而多为船舟的停泊靠岸地。所以“下浩”就因长江水运而生动勃勃。

    该地因佛文化而聚人气,特别是名僧方丈面临报答母恩和绝尘入佛之两难之时斥巨资修建巨塔,以让众多慕名而来的信徒们在此地接受佛法洗礼之际又能感受尘世间的孝忠学识。然塔未成而月江圆寂。其弟子善明继师志续修,历经16年建成。塔之围垣门乃小牌坊,上书“报恩塔”,两旁柱刻对联曰“因传心法分三教,为建浮屠报四恩”,后面刻有“佛光普照”四字。

    母校的一侧有一座寺庙名曰觉林寺。据传,觉林寺源远流长,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创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毁于明末兵乱。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僧雪痕重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僧月江增建山门、莲池、亭子、桥梁、石塔等。

    该地的育人、洗脑功能因时代变迁,多具特色:塔的附近曾用于陪都旧政权特有的“内二警”训练营;解放初期作为官僚资本被人民政府接管时先后成为收容国民党散兵游勇、旧社会妓女、盲流人员的集中点;塔门后山坡被市公安局命名为黄山管训大队,负责羁押或由新政权机关移送、或由群众扭送、或系自动投案而来的人员。塔下一隧洞穿过后是中共南岸区委党校,它专为本区培养基层领导干部或积极分子。

    纳入国民教育部门针对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使得这块教育“福地”的嬉笑声、读书声、课铃声四起,它又吸纳了附近厂企、街民、商户、农家子弟入学读书。

    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在校念书,还是上山下乡、参加工作,也无论是在农村、县城、省城还是京城,对母校的记忆就是那坚如磐石、默默无语矗立在学校旁的报恩塔。每次由外地回重庆,当乘坐的汽车在内环高速经过当年的“下浩中学”时,都要透过车窗再次凝望着报恩塔的塔顶,就会在心底里默默地念叨:“这是我的母校……!”
 
    我相信,绝大多数同学之所以总是将报恩塔与我们的母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当年的“九十一”中早就合并到“三十九中”了,母校的旧址也由于市政建设需要被征用已不复存在――但我们的同学情还在、师生情还在――巍然屹立的报恩塔就是见证!
 
    由同为五连一排同窗的金社夫同学根据刚刚成功地在南山“山里人家”农家乐隆重举行的“重庆市九十一中五连同学毕业五十周年庆典”影视资料精心编辑成册的《五连毕业五十周年纪念册》,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回首我们的母校、回忆我们的少年、感慨我们的人生,细细品味默默无语的报恩塔。

    (本文成稿后,承蒙当年一起在邻水县大石公社三大队上山下乡的刘岳刚先生不吝赐教并提供部分重要史料,特此致谢!)
 
 

    原文标题:罗书平:心中永驻报恩塔――写在初中毕业五十周年电子纪念册发布之际

    原文来源:立法网微信公众号
        
    (立法网 罗书平/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