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攀枝花市 自贡市 绵阳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遂宁市 广安市 巴中市 泸州市 宜宾市 内江市 资阳市 乐山市 眉山市 广元市 雅安市 德阳市 凉山州 甘孜州 阿坝州

百岁老报人庄重:我国法治新闻宣传事业的开拓者

发布时间:2017-07-07 作者:


    何谓法治文化人?他们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培育者、建设者、传播者。在法治新闻界、法律出版界、法学教育界、法治文学界、法治影视界,都有他们辛勤耕耘的身影,法治是他们共同的信仰,培育、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他们共同的事业。

 

    法治中国的建设离不开法治文化的培育和繁荣,而培育和繁荣法治文化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法治文化人投身其中。作为中国法治故事的讲述者,法治文化人自己的故事可谓精彩而深刻。相信,讲述这些故事,让它们被更多人聆听,将十分有助于加深对法治文化的理解,深刻感受法治文化的意蕴,从而更好地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历史重任。

 

 

在北京甘家口甘南社区家中的庄重


 

快乐健康勤奋度晚年


    庄重先生是《法制日报》(前身为《中国法制报》)的首任社长(兼总编辑)、《法制日报》的创办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法治(法制)新闻宣传事业的开拓者、见证者。

 

    先生原名庄开第,庄重是他的笔名。1917年11月12日,庄重先生出生在江苏省灌云县同兴镇界圩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祖父系清朝末年一名没有中举的老秀才,在八个兄弟姊妹中,先生是家中长子,他读过私塾,上过新式小学,由于学习成绩优异,1933年被保送进入江苏省立运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就读,读书期间参加革命并与新闻结缘。

 

    1945年12月,庄重先生进入新华社工作。

 

    1952年8月,庄重调到北京,任新华社总社编委、国内部副主任。1958年3月,庄重被划为资产阶级右派。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庄重被错划的“右派”终于“改正”,他迎来了事业和人生第二个春天。1980年8月1日,《中国法制报》(后更名为《法制日报》)在北京正式创刊……

 

    先生在一天天变老。大概在2013年,由于眼睛受过伤的原因,在医生的多次劝说下,他已基本不再用放大镜阅读、写作了,平时依靠听电视来获取每天的新闻资讯。

 

    然而,先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并没有随着他的年龄变老。“庄重老人快乐多,脚上的鞋子会唱歌,穿上皮鞋得得得……”高兴起来,先生快乐地像个孩子似的拈来一句顺口溜。

 

 

庄重(左三)与老战友的子女们一起庆祝百岁生日


 

    略有遗憾的是,因庄重先生已有百岁高龄,表达上很有些“意识流”,采访需要在庄红林先生的帮助下才能够缓慢推进;动笔写作时也还要借助他提供的许多珍贵资料。

 

    但无论如何,我们仍能从他的谈吐之间感受他身上所迸发出的饱含时代气息和时代使命的新闻理想、认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坚韧乐观谦逊的生活态度。

 

 

1985年9月庄重(左二)在《中国法制报》创刊五周年纪念活动现场

 

 

勇担“政法战线要办一张报纸”历史重任(采访实录)


    记者:创办《法制日报》(前身为《中国法制报》)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

 

    庄重:1979年10月,我被中央组织部调到司法部任宣传司司长。1979年10月24日,彭真同志提出“政法战线要办一张报纸”,为了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要办一份向法制(法治)国家迈进的报纸。

 

    彭真同志在一次联合办公会上跟我说过,政法战线要办一张报纸,各条战线都有自己的一面旗帜,中国法制报就是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庄重同志你当旗手。我说,旗手我不敢当,您是老一辈革命家,您是旗手,我是在您的领导下做些具体工作。

 

    办报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的过程。

 

    1980年8月1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国法制报》在北京正式创刊。彭真同志为《中国法制报》题写了报名。后来,我由时任国务院总理任命为中国法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彭真亲自面告我,他与时任中宣部部长胡耀邦谈好:“这份报纸由中央政法委和中宣部共同领导,宪法和法律的宣传,由我负责,大政方针的宣传和政策策略的宣传等由中宣部负责……”。

 

    最初的《中国法制报》只是四开四版、每周一期的小报。它以全国人民为读者对象,在国内外公开发行。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中国法制报》由周一刊改为周三刊、周六刊,进而又改为对开四版的日报,为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981年,我作为新中国第一次访美的新闻代表团团员,应邀参加了美国当地新闻报人的年会,受到同行们的热烈欢迎。会上有人说,《中国法制报》帮助全体中国人民学法、知法、懂法、掌握法律武器,在世界报刊史上应该有光辉的一页……

 

    1984年6月,我67岁离休。

 

    记者:是否可以谈谈您的家庭生活?

 

    庄重:我的夫人杨光群,1918年1月生于安徽合肥,1937年毕业于安徽省立黄麓师范,1938年12月参加革命,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到《人民报》任记者。

 

 

1949年庄重夫妇在上海

 

 

    1942年11月7日,我们在淮北根据地中心区半城张塘地区(新四军四师司令部驻地)结婚。我们共育有6个孩子,但其中一个孩子在战争中寄养在老乡家里而下落不明。到北京后,她担任过地质部编译室主任,地质出版社第一副社长、党总支书记兼测绘出版社副社长,主持日常工作。2004年11月24日,夫人离开了我们。

 

    常有人问,我的身体这么好,都吃些什么,是怎么保养的?其实,我的饮食简单,清淡为主。我不会为身边的琐事和过往的坎坷而心烦伤神。1934年我在学校参加革命活动,至今已有80多年。而70多年前,我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今天,国家的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极大改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早已超出我最初的梦想:

 

淡泊人生清如水,

 

化为精钢不作钩。(注)

 

古往今来仁者寿,

 

茹苦耕耘甘为牛。

 

注:源自包拯诗句“秀木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战争年代的庄重(右二)

 



原文来源:立法网微信公众号
 

(立法网 吴悠/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