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攀枝花市 自贡市 绵阳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遂宁市 广安市 巴中市 泸州市 宜宾市 内江市 资阳市 乐山市 眉山市 广元市 雅安市 德阳市 凉山州 甘孜州 阿坝州

法语趣谈(二):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民,是以今律古

发布时间:2017-05-22 作者:




 

    《论语》中有些字、词、句的解释,古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怎么办?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杨逢彬在光明日报上撰文说,向古代训诂大师学习呗!

 

    清代高邮王氏父子考释《诗经·邶风》“终风且暴”疑难字词句,堪称典范。

 

    “终风”,汉代毛亨说是“终日风”,韩婴说是“西风”。王氏父子通过对《诗经》中“终温且惠”“终窭且贫”“终和且平”“终善且有”等“终~且~”格式句子的分析归纳,认识到“终风”的“终”是类似“既”的意思。

 

    杨树达先生将这一方法称为“审句例”,也就是我们说的“考察分布”。

 

    有人问,王氏父子博闻强记才能“审句例”,你学得到吗?现在可是大数据时代,搜集例句并不难;难的是沉下心坐冷板凳,逐条分析归纳例句。

 

    例如,有人读《论语·卫灵公》“有教无类”为“域教无类”,说是孔子要限制平民受教育。

 

    杨逢彬教授说,我们在《左传》等书中找到十几个“有~无~”格式的句子,如“有备无患”“有常刑无赦”,证明此说无据。传统的理解“对任何人都可有所教诲,没有种类的限制”才是正确的。

 

    《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忍”有两种解释:忍心,忍耐。

 

    我们穷尽搜罗当时典籍中的“忍”,发现当它受否定副词修饰且不带宾语时,从《论语》成书时直到汉末,只呈现“忍心”的意义。

 

    小不忍,是小小的不忍心,也即小小的仁慈。汉朝人正是这样理解的。

 

    《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汉景帝和弟弟梁王酒至半酣时说:“我死以后传位给你。”窦太后很爱梁王,十分高兴。

 

    于是,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太后曰:“吾复立帝子。”

 

    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祸,祸乱后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据说有八种标点。有位先生在电视上说,这“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我不懂何以这段话有八种断法或“回”有四种写法就“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我们证明只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传统断法,是经得起“审句例”检验的。

 

    断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时语言中的“可”,没有这种用法。

 

    断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时固然有“可使”“不可使”,但这“使”是“出使”的意思……

 

    这段话是鼓吹“愚民”吗?

 

    通过“审句例”可知,“可”除了单独使用,只表达客观可能,不能表达主观意志。

 

    如:“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论语·公冶长》)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孟子·告子上》)

 

    杨逢彬教授说,可见,这话并未“主张”愚民。应当译为:“老百姓,使他们顺着我们的道路走去,不难做到;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难以做到。”

 

    后来的汉语中,“可”能够表达意志了,如:“不可随地吐痰!”

 

    说孔子这话主张愚民,是以今律古。

 

    《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正是这意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