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攀枝花市 自贡市 绵阳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遂宁市 广安市 巴中市 泸州市 宜宾市 内江市 资阳市 乐山市 眉山市 广元市 雅安市 德阳市 凉山州 甘孜州 阿坝州

陈德述:汉武帝首先把“以孝治天下”用于政治实践中

发布时间:2013-01-11 作者:


    “百善孝为先”。“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规定,人没有了善性,就不成其为人了,就异化为禽兽了。人的初始,都有善的萌芽,它源于动物的进化。孝是保持善端的开始,进而也是善的升华……



    立法网实习记者  赵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德述近日在《四川社会科学网》撰文说,汉武帝首先把“以孝治天下”用于政治实践中。中华孝道文化经历“报本反始”、“尊宗敬祖”、“善事父母”到“以孝治天下”,进而走向“世界大同”的历史发展逻辑。古代中国主張的“事君“,即是为国家服务,为国家尽忠。今天,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为国家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尽忠,就是忠于人民。

汉武帝首先把“以孝治天下”用于政治实践中

    陈德述认为,在我国古代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孝为德之本,以孝治天下,移孝于忠,忠者必廉,使“孝”和“廉”结合起来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孝、廉文化”。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把《孝经》提出的“以孝治天下”用于政治实践中,推行“举孝廉”的人才荐举政策,荐举孝敬父母的或清正廉洁的人做官,这项“举孝廉”的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谓“孝”和“廉”?“孝”,善事父母者。“廉”,不贪、清也,“不苟取也"。由孝衍生出孝道文化,由廉衍生出廉正文化。

《管子》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

    陈德述认为,历史上,法家不讲“孝”,只讲“廉”,是建立在“人性恶”基础上的。墨家“孝廉”,其“孝”是建立在“兼爱”之上,而“廉”是建立在“明鬼”论上。儒家的孝、廉,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管子》尤为重视孝廉,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不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

    管子认为,“四维”都具备了国家政权才能稳固,缺一维都不行。还说,“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不尊重祖先和故旧,孝敬父母,恭敬兄长的道德就不具备,礼、义、廉、耻“四维”就不能发扬,国家就要灭亡。可见,在管子那里,孝悌”是“四维”的中心环节。

今天的官员应该而且必须是“事民”为人民服务的

    陈德述认为,所谓“官德”者,为官员从政之德也。《说文》:“官,吏以事君也”。古代的官是为国君服务的,今天的官员应该而且必须是“事民”,为人民服务的。

    “德者,得也。”《说文》解释说,“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即外要有别人赞同与肯定,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官员内也要对得起自己作为人的良知和良心,是党员干部的还要对得起你入党时的誓言,外要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国家、民族。良知和良心是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人性特质,何况为人表率的官员呢?

“民本、为民”是一颗十分耀眼的通达民主民权的启明星

    陈德述说,在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治国理论,德治是我们祖先创立的十分完备的文明治国模式。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民本、为民”是一颗十分耀眼的通达民主、民权的启明星,她照耀在东方文明的历史天空中,今天要让她更为闪亮。

    从《尚书》、《周礼》、《老子》到孔子的德治和孟子的仁政学说中,都含有为民的思想,明确提出“为民”这一概念的是荀子。汉代董仲舒作了明确的解说,他说:“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万民也。"

    我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黄宗羲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在世界上很有影响的另一位早期启蒙思想家唐甄说得更响亮,他说:“凡所有事,皆为民也。”一切政务、官员的一切言行,都必须是“为民”的。可见,“为民”历来是官德的根本,是为官行政的基本价值取向。

现在一些官员很贪企图把对名利色三者的猎取最大化

    陈德述说,现在一些官员很贪,不但贪财,还贪色、贪名,企图把对名、利、色三者的猎取最大化,官德缺失十分严重。管荣保先生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发表文章说,官德缺失有九大特征,它们是:一是妒贤嫉能;二是搬弄是非;三是喜好女色;四是低俗无能;五是搞小团体;六是自私卑鄙;七是欺下媚上;八是缺乏责任;九是虚荣摆阔。这些都是外表现象,不是根本,是一些人没有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把当官作为追逐权力,捞取社会财富,追求荣华富贵,满足个人私欲所致,导致其人性异化,人性邪恶的方面得以张扬的严重结果。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修身立德

    陈德述说,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修身立德,“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此基础上,积极倡导“廉政”、“廉洁”。

    自秦以来,历朝历代都有严格的监察制度,设置专门的监察官员,对各级政府的官员进行监察、监督,还有严格的惩奖制度。还有一些官员或政治思想家,对作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官德”进行总结,写出了很有价值的书叫《官箴》,如唐代武则天的《臣轨》、宋代吕本中的《官箴》、元代张养浩的《三事忠告》、明代汪天赐的《官箴集要》。

“清正廉洁”是一切《官箴》的核心思想

    陈德述认为,“清正廉洁”是一切《官箴》的核心思想。吕本中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廉)、曰慎、曰勤。”"廉者,吏之本也”,“民之表也”。“廉者,政之本也”。清廉、廉洁是为官的根本,是从政者必须遵守的三大道德之一,是领引民风的表率,是执政、行政,国家政权建设的根本。

欲望放纵犹如洪水猛兽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陈德述说,不廉即贪,何以不廉呢?是因为人的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任何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是人性的正常表现。但是,欲望不能放纵,欲望放纵犹如洪水猛兽,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孟子主张“寡欲”,荀子提倡“节欲”,老子要求 “去甚、去奢”。“罪莫大于多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

   “不廉无所不取,不耻无所不至,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也。” 不廉则贪赃枉法,枉法则害民,害民则祸乱生,祸乱生则失民心,失民心则失天下。贪财者必贪色,贪财贪色,必堕入罪恶的深渊。

    明代汪天赐说,如果不廉而贪,“凡小人欲献其小惠者,屡以珍馐奇异之物投其所好。如官人好饮,即投之美味酒馔;好色,即投之以容貌倡优。”“内作色荒(沉于美女),外作禽荒(醉于打猎),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贪欲之心甚,汲汲于金钱美女的索取,人生观、价值观就会被扭曲,就有了贪腐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也就给行贿者、阿谀奉承者、溜须拍马者找到可乘之机。如此,便一步一步地堕入深渊,难以自拔,想回头也难。所以说,贪心、贪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它使不少的官员失去人格和尊严,成为罪犯,身陷囹圄,遗臭后世,陷父母于不义,是不孝之子女。

奢侈腐化之风不可长它会诱导激发贪婪之心

    为了培养清廉、廉洁的官德,必须要倡导勤俭节约,以抑制贪婪之心。有人会说,今天已经富裕了,还有必要倡导勤俭节约吗?奢侈腐化之风不可长,它会诱导激发贪婪之心。

    《增广贤文》上说,“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庄子》也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人的生活不必需要太多的财富,太奢侈的生活,于健康极为不利,长寿者都是生活俭朴的人。韩非子说:“祸乱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司马光说,“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官员多欲,则必贪腐。

    清代石成金说,俭有四益:凡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是俭可养德也;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长久之理,是俭可养寿也;醉浓饱鲜,昏人神志,若蔬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俭可养神也;奢者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俭又可养气也。”节俭寡欲不但可以戒贪,还可以“养德”,“养寿”、“养神”、“养气”。

《周礼·天官》就规定以“六廉”方面来评判各级官员的官德

    关于官德的内涵,早就有规定,在《周礼·天官》中,就规定以六个(六廉)方面来评判、评断各级官员,“以听官府之六计,弊(评价)群吏之治:一曰廉(考察)善(善良),二曰廉能(才能),三曰廉敬(敬业),四曰廉正(公正),五曰廉法(守法),六曰廉辨(明辨)”。即官德应该具有:善良、才能、敬业、公正、守法、明辨等,其中含有德才两个方面的内容。

    秦代的《为吏之道》提出“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做多让”。当今官德比古代的官德更应该升华,并赋有时代感,所以除“为民”、“清廉”之外还必须有”亲民”、”务实”、”勤政”、”公正”、”忠信”、”好学”等等。

人没有了善性就不成其为人就异化为禽兽了

    中华孝道文化经历“报本反始”、“尊宗敬祖”、“善事父母”到“以孝治天下”,进而走向“世界大同”的历史发展逻辑,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是实行“为政以德”、以民为本、裕民富民的治国模式。“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受人之政(仁政)”,强调用道德的自觉、自律、慎独来施政行政。

    何以说“百善孝为先”呢?“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规定,人没有了善性,就不成其为人了,就异化为禽兽了。人的初始,都有善的萌芽,它源于动物的进化。孝是保持善端的开始,进而也是善的升华。

    《孝经》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培养人的善性要从孝开始。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就是说“孝悌”是仁爱、友善、恻隐、同情的根本。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亲”即“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推恩”的原则。按照这个推恩原则,“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也是人应该树立的博爱情怀。慈爱人类,爱护万物皆始源于“亲亲”、“孝悌”。

“孝”是人类天然的血缘亲情是对生育教养关怀之恩情的回报

    陈德述认为,“孝”是人类天然的血缘亲情,是对生育、教养、关怀之恩情的回报,也是人类自身生命的延续和文明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这种报恩之情都没有,何来爱他人、爱人民、爱一切生命之物呢?更说不上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了。任何一个官员只有有了这种爱,他才可能有遵守官德的自律性,他才能全意为民、勤政、廉洁,为人民建功立业,奉献自己的才华与智慧。

儒家的孝不只是事亲还要为国家服务

    陈德述认为,儒家的孝不只是事亲,还要为国家服务。《孝经》说,“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所谓“事君”,就是为国家服务。为国家服务,一要“忠”,二要“勤”,三要“廉”,四要建立功业。在今天就是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怠惰、贪腐,无功于人民就是不忠。特别是“贪腐”者,贪婪地搜刮民脂民膏,是对党对人民的欺骗。作为一个党员背离了入党时的誓言,作为一个公务员,背离了官德,也背离了自己的良心,是对国家的不忠,对父母的不孝。

    曾子说,“事君不忠,非孝也”,为国家服务不忠诚,是不孝也。古代是“家天下”的社会,“朕即国家”,“事君“即是为国家服务,为国家尽忠。今天,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为国家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尽忠,就是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事业。“莅官不敬,非孝也。”“莅”者,到也。“莅官”,到任作官。“敬,不解(懈怠)于位也”,谨慎、认真,不怠慢。说明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勤于政务,公正清廉者,就是孝也,相反就是不孝。

孝就要“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

    《孝经》还说“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陈德述认为,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说明在“立身”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得要“行道”,行立德、立功之道,行遵守官德、全心全意为人民建功建业之道。

    曾子说,孝就要“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 孝就是要谨慎作事,廉洁光荣,贪污耻辱,给父母争光,不留给父母耻辱。还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弗辱”,就是不给父母带来耻辱,就是对父母的尊敬,就是对父母的孝。不是一时不作不义的事情,要想到终身都不要作不义的事情,否则会给父母带来耻辱。一个平民百姓是这样,一个官员特别领导干部,更应该是这样。

    孔子强调对父母的不义言行,要劝谏,如果不诤谏,任其所为,就是不孝。“父有诤子,不行无礼。”对父母的不义言行不加以劝戒,就会陷父母于不义,何况自身的以权谋私、贪污窃取呢?“立身行道”、“慎行其身”,这样才能扬名于后世,给父母带来荣耀,从而实现人生“三不朽”的价值追求。

爱民就要亲民就要关心民瘼关注民生全心富民

    陈德述认为,孝道的普适价值就是“爱”,爱民就要亲民,亲民就要关心民瘼,关注民生,全心富民。只清廉而不勤政、无功于民者,也不是合格的好官。

    我国早期启蒙思想家唐甄强调说:“廉者必使民俭以丰财,才者必使民勤以厚利。举廉举才,必以丰财厚利为征。若廉止于洁身,才止于决事,显名厚实归于已,幽忧隐痛伏于民。在尧舜之世,议功论罪,当亦四凶之次也,安得罔上而受赏哉!”“为其廉乎?廉而不能养民,其去贪吏几何?为其才乎,才而不能养民,其去酷吏几何?”清廉必须要和勤政结合起来,清廉者必须为人民建立功业,要有实功、实效,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