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攀枝花市 自贡市 绵阳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遂宁市 广安市 巴中市 泸州市 宜宾市 内江市 资阳市 乐山市 眉山市 广元市 雅安市 德阳市 凉山州 甘孜州 阿坝州

徐瑾:人类如何通过博弈合作

发布时间:2013-11-25 作者:


    说起博弈,中文语境中似乎不无负面含义,离不开权谋与算计。博弈最早意思为棋牌与赌博,古人有云“出为盗贼,聚为博弈”,在孔子那边也就比“饱食终日”好一点点而已。至于博弈论,因为全称是“非合作博弈理论”,也每每引来误解……



    如果我们愿意暂时将视线拉长,想象一下从数万米高空俯瞰这蔚蓝星球上的亿万生灵,从茹毛饮血到文明昌明,那么一个问题就自然出现,作为与黑猩猩基因相似度超过96%的物种,人类凭什么可以作为万物灵长呢?

    从经典进化论角度看,可能人类依赖于优胜劣汰,基于自私的竞争而胜出,比如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之类著作已经鼎立殿堂。但是,从常识判断即可得知,如果只有高度竞争,那么人类即使赢过其他物种,也会在内部自我崩溃。换一种思维来看,关于人类进化故事应该还有一面,人类的进步显然也依赖合作,即使道金斯也不得不承认:“成功的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

    那么,合作如何可能呢?什么情况之下,合作可以发生?而合作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善人类的福利呢?合作是否是我们区别于黑猩猩的一大特质呢?

    作为近些年一直在为市场观念奔走呼告的经济学家,张维迎今年出版《博弈与社会》,算是回到他学术领域的当行本色,也就是博弈论,这本书主题就是“人类如何才能更好地合作”。

    说起博弈,中文语境中似乎不无负面含义,离不开权谋与算计。博弈最早意思为棋牌与赌博,古人有云“出为盗贼,聚为博弈”,在孔子那边也就比“饱食终日”好一点点而已(《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至于博弈论,因为全称是“非合作博弈理论”,也每每引来误解。

    也正因此,《博弈与社会》不乏为博弈论正名的含义,张维迎将博弈论定义为“道”而非人们惯性思维中的“术”,他强调博弈论真正关注的是如何促进人类的合作。书中不乏专业的博弈论知识,对于普通人也有启发意义,不过我更希望强调书中与一般经济学教材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从制度视角强调合作对人类社会演化的作用。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合作往往取决于三大要素,首先是合作的收益-成本分析,合作有利就合作,反之则否;其次是群体规模,群体规模往往与信任成本有关,一般而言规模越大,越难达成一致合作;最后则是群体内的信号交流,有效的信息交流往往有利于合作的诞生。

    那么人类为什么不合作呢?简单地说,人类不合作其实和犯错的理由差不多,要么是无知,要么是自利,无知是因为知识匮乏,不知道合作有利,而自利则是因为保住既得利益,占更多便宜,二者都是人的天性。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人所共知,这也是人类合作困难的真实隐喻,那么如何不断超越囚徒困境,事实上也成为人类谋求发展的晋阶之道。从演化博弈的角度来看,囚徒困境有可能有望被突破,就是说如果重复博弈的次数足够多,人们会逐渐倾向于合作,即所谓的演化稳定博弈。

    这种稳定状态如何形成?可能基于社会规范,也可能是法律制度,更可能二者兼备。张维迎认为二者的作用往往体现为激励合作、协调预期、传递信号。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规范,一种行为模式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惯例,往往也是人们在多次博弈之后发觉遵守它有利于自己,而且相信别人也会遵守它,正如张维迎所言,“规范之所以是规范,是因为它是一个演化稳定博弈。如果一个规则系统地偏袒特定的人群,这个规则就可能不会得到普遍遵守。”

    逻辑最终会自我呈现,就像《博弈与社会》的主题。事实上也是全书完成之后,张维迎才总结到这是一本让人类更好合作的书籍,而传统经济学对于资源最优配置、一般均衡等等问题的过分关注,往往存在误导,“只有理解了人们为什么不合作,我们才能找到促进合作的有效途径。”

    如此可见,一个更好的社会,往往能够提供更多合作机制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生态,往往也接近哈耶克所谓的“人之合作的扩展秩序”,哈耶克将这种秩序定义为“一种事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各种要素彼此复杂地关联,我们可以根据对整体中各部分要素的认识,去形成对其余部分的正确预期,或至少此种预期能被证明为正确。”

    一方面,这样的秩序往往是多年演化的自然结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被伟大人物改变的突变结果,这种人物被张维迎称为“制度企业家”——如果说一般企业家意味着商业的创新,那么制度企业家则意味着观念的创新。对照当下的中国,利益集团横生,改革动力缺乏,社会共识缺失,或许正是需要这样的制度企业家来进行观念的创新,进而带动制度的改进。当然反过来说,诞生制度企业家的土壤可能更多也是基于合作的结果。

    回到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原型,源自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国富论》那段话:“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这句话在当下一般均衡占据主流的经济学中,又被引申为人的经济活动基于自利、人能一以贯制之自利、且人有能力实现其自利目标的三位一体假设。对照现实,这一递进的逻辑链条难以说得上严密无缝,就像经济学家卡尼曼所谓经济人与普通人是两种人,人的心理系统是由感性决策与理性共同控制,而且在实验中往往前者更为表现得更多。

    在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的拓展更是使得很多分界溶解,一切似乎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天重新审视这段名言,不由得可以看出新的意思:“看不见的手”一手是自利的驱动,一手则是合作的并存,自利诞生合作,合作促进分工。



原文来源:腾讯网

(立法网  小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