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攀枝花市 自贡市 绵阳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遂宁市 广安市 巴中市 泸州市 宜宾市 内江市 资阳市 乐山市 眉山市 广元市 雅安市 德阳市 凉山州 甘孜州 阿坝州

郭松:救助站的改革完善不应该眼高手低

发布时间:2013-01-18 作者:


    不少人以为,“收容”变成 “救助”之后,流浪者获得帮助的可能大为增加,在救助站内也不会遭到非人的待遇。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判断是天真的。社会救助站应当成为一个带给人温暖的“天堂”,而不是纳税人花钱建造的“地狱”。         



    立法网实习记者  张勇


    近日,《三湘都市报》的记者乔装暗访长沙的收容救助站被管理人员捆绑手脚,并遭到殴打。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救助站的改革完善不应该眼高手低。应让作为“一个社会的良心”的救助站回归其本位。
 
中国的救助站的前世今生
 
    提起“长沙事件”,很自然的就会让人们联想到“孙志刚事件”。孙志刚是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在广州工作期间,因为出门忘记带身份证而在街头被抓经收容遣送站。而在收容遣送站的非法拘禁中,遭到管理人员指示的其他被遣送人的殴打,最后惨死收容遣送站。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我国收容遣送制度的反思和公民宪法权利的维护的思考。

    该事件发生不久,三名北京大学的法学博士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请求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最终,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而我国的社会救助站制度也在该年经历了重大改革。原先的收容遣送站,被更名为“社会救助站”,同时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从救助站的发展来看,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总的来说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禁止救助站采取非法拘禁、体罚受救助者,这显然有利于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等宪法权利。同时,在管理理念上也有了一定的更新,救助站的扶危济困的宗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遵守。
        
“服务弱势群体”的救助站内还在上演着罪恶的戏码
 
    饱受诟病的收容遣送制度被取消,新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施行,被认为是媒体为弱势群体维权、舆论监督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事件,十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少人以为,“收容”变成 “救助”之后,流浪者获得帮助的可能大为增加,在救助站内也不会遭到非人的待遇。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判断是天真的。尽管《三湘都市报》报道的情况属于个案,但记者用亲身经历警示我们:少数打着“服务弱势群体”旗号的救助站内,还在上演着罪恶的戏码。
 
    我国有大量人员因为贫困和病患流落街头因而急需要帮助;而另一方面,他们之中却很少有人愿意向救助站请求施以援手。救助站其宗旨显然在于扶危济困,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急需的服务。但是,为何其屡次却都以野蛮粗暴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郭松副教授说,应当改善我国的救助站管理制度,才能让作为“一个社会的良心”的救助站回归其本位,真正发挥其扶危济困的功能。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仍然存在以下三个突出的问题  
   

    郭松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仍然存在以下三个突出的问题:首先,申请救助的程序过于繁杂。目前在向救助站求助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被救助者提供各种形式的证明,如家庭情况证明、收入证明等。一些临时遭受困难的人群实际上很难得到完善的证明,最终获得救济。

    其次,救助的幅度太小。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理念是保障被救助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这本无可厚非,一来保障了救助者罪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来,防止一些好逸恶劳之徒不思自食其力。但实际中救助标准往往过低,考虑被救助者需要比较单一,所以被救助者往往很难得到适当的救助。

    第三,管理中存在不人性化的现象,如工作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在实际中“长沙事件”并不鲜见,在社会救助站寻求帮助的人除了自愿而去的,很多都是被警察送去的。后者有的患有精神病等疾病,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往往不得已而采取强制措施。但同时这也滋长了部分工作人员部分皂白,粗暴的对待其他求助者的脾气。
 
救助站的完善不应该有立法保障却不将其落实到实际中
 
    郭松副教授认为,目前在社会救助上向欧美等高福利国家看齐可能是不现实的。在探索救助站的改革完善的过程中,既不能死盯在个案的不公上而忽视整体的进步,也不应该眼高手低有立法保障却不将完善的法律制度落实到实际中。
 
    郭松建议,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各地生活标准,适当提高救助幅度。如,在救助额的计算中充分考虑各地的生活成本的高低,以及被救助者个体的差异,从仅仅计算被救者的生活开支转变到综合考虑其医疗、子女的教育等支出。加强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培训,转变工作方式作风,切实保障被救助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简化相关救助程序,避免不必要的冗杂的程序。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适当采取工作人员实地调查、采访被救者的邻里等了解被救助者的实际经济状况。
 
    当前,我国提倡和谐社会其核心在于“以人为本”,社会救助站应当成为一个带给人温暖的“天堂”,而不是纳税人花钱建造的“地狱”。相信只有通过管理者以“长沙事件”为契机,转变管理的方式,加强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才能真正回归其扶危济困的本位。



(立法网  赵娟、郑漪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