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攀枝花市 自贡市 绵阳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遂宁市 广安市 巴中市 泸州市 宜宾市 内江市 资阳市 乐山市 眉山市 广元市 雅安市 德阳市 凉山州 甘孜州 阿坝州

邹振东:城管“舆论之窗”为何没有好过

发布时间:2013-08-01 作者:


    城管大约是中国最负面的一个舆论群体,没有之一。孤军奋战,满身伤痕,毫无还手之力,却又魔幻般地像极了政府借箭的草船……



    七月份是名符其实的舆论城管月。接二连三的暴力执法,一次又一次把城管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真相愈是扑朔迷离,剧情愈是赚足眼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城管形象的舆论破窗,不断被一个又一个石头砸破。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经济学的破窗理论,运用到舆论学,居然如此贴切。虽然,城管的舆论之窗从来就没有好过,但如果这一回临武瓜农事件,可以成为前车之鉴,可以催生亡羊补牢,也不负血的代价,但真正让我悲观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它还不是最后的一个,也不是最坏的一个,甚至,远远不是。

    几乎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输出城管两个字,跳出来的都是城管无敌、暴力执法、打人踩头等字眼,搜索到的绝大部分都是负面舆论。

    城管大约是中国最负面的一个舆论群体,没有之一。其它的群体尽管也负面新闻不断,但好歹有人站台,有人辩护,甚至有人代言,唯独城管没有,孤军奋战,满身伤痕,毫无还手之力,却又魔幻般地像极了政府借箭的草船。在中国大陆的舆论场,城管形象被妖魔化的程度,仅次于日本鬼子的负面形象。早在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短片中,一个和城管八竿子打不到的剧情中,城管就和日本鬼子相提并论,在无数类似“城管抓小姐”这样闹得沸沸扬扬的舆论事件,城管也是躺着中枪。

    仅仅说“城管这支队伍绝大多数都是好的”这样正确的废话,对城管的形象于事无补。有哪一只队伍不是绝大多数是好的?有哪一个地方其主流不是好的?与其空洞地为城管的主流做鉴定,不如运用舆论学等规律,分析一下城管恶名的来源及路径,探寻一下城管的舆论破窗为什么那么容易被扔石头呢?

    城管的执法对象,绝大部分是弱势群体,这决定了城管在舆论场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因为舆论是弱势群体的天然盟友。一件事情发生后,除了有强力控制媒体外,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别指望舆论会倒在强势群体这一边,相反,弱势群体总是会得到舆论更多的同情与支持。像这一次美国斯若登事件就是明证。

    城管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舆论地位,如果以为自己是生活中的强势群体,就可以在舆论场上也是强势群体,用对付瓜农菜贩的方式对付舆论,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面对弱势群体的城管,其实自己也属于强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相对小贩,城管是强势群体毋庸置疑,但是,在公权力系列中,它又属于相对最弱势的一群。他们没有靠山,在中央机构中找不到自己的上级,即便是威风凛凛的制服,也不在国家规定的统一着装系列,属于擦边球的“非法制服”。城管没有审批权,只有执法权。

    一位城管抱怨说,真正有好处又舒服的审批权每个部门都在抢,而真正难剃头的差事则留给了城管。踢到城管的皮球,要么执法对象是刁民刺头,要么执行的是政府部门有瑕疵的决定。下列例子更可以看出城管的弱势,从这些年被曝光的巨贪中,你很难找到城管的身影;官二代,也很少被自己的爹安排到城管。引车卖浆之流,没有多少寻租空间,不要说6000万,就算是60万,可以从瓜农那里得到吗?

    这种强势群体当中的弱势心理,使得城管遇到比他们更弱的群体,更容易刺激出优越感与权力欲,也更容易与小摊小贩演绎猫捉老鼠的游戏。猫和老鼠之间,还能存在什么平等、文明、服务、法治?一旦对方不服管,发生口角,拳脚相加的概率就比较高。我们在戏曲中常常看到一种恶奴现象,权贵家的恶奴,在权贵中层级最低,但欺负起外人,比主子还变本加厉。

    城管由于总体待遇不高,风险很大,不仅权贵子女不青睐,就是同等条件下,高素质人才也不太愿去,造成逆淘汰,相对公务员队伍,全国城管队伍普遍文化偏低,素质偏弱。但是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却要执行成百上千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土地、规划、市容、环卫、环保……其执法质量堪忧。

    更大的问题出在城管其实没有有效的执法手段,《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有七种种类。但城管没有人身控制权,小摊小贩也没有什么证照可扣,如果警告无效,罚款不到,城管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但小摊小贩的摊子,看似金额不大,却是人家生存的饭碗。市容市貌,是城市的边际利益,但生存饭碗,却是小摊小贩的核心利益。一车瓜果,可能是摊贩一个月的口粮,拿走它,摊贩就可能拼命。

    而城管的执法场地与方式,也增加执法的风险,城管不像一般权力部门主要是公文来往,柜台服务,城管的工作场所往往是当事人活动地,而且是面对面的执法,这就让肢体冲突与暴力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

    城管处在政府权力的边界,是老百姓最容易看到的政府人格形象,也是官民积怨最容易发泄的情绪出口。而且骂城管是吐槽政府中最有安全感的一种舆论,一般不会跨省追捕,或者引来警察敲门,如果仅骂城管,不涉其余,其禁言关博的概率也比骂其它权力部门的相对较低。骂别人,有风险,但骂城管,还不可以吗?

    但在城管舆论不断破窗的过程中,看似安全法域的城管舆论其实埋伏着巨大风险。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情绪,开始向城管聚集。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一般是就事论事,如果演变成群体事件,就一定有某个方面有问题,比如在美国,警察执法,一般不会产生群体事件,但是对黑人的执法,却有可能酿成群体事件,这说明美国的种族问题,还没有解决好。

    同样,如今的城管执法,不断冒出的群体事件,提醒人们:我们处在活火山口。政府、城管、意见领袖以及每一个可能被岩浆灼伤的人们,应该预防和控制城管的破窗一直破下去。



原文标题:城管的舆论之窗为何破了又破

资料来源:南方周末

(立法网  宋杨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