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攀枝花市 自贡市 绵阳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遂宁市 广安市 巴中市 泸州市 宜宾市 内江市 资阳市 乐山市 眉山市 广元市 雅安市 德阳市 凉山州 甘孜州 阿坝州

范海辛:普世价值的来龙去脉

发布时间:2013-06-13 作者:


    易中天先生有一个很好的说法。他说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差不多都发明了监狱。监狱用来干什么?当然是一种剥夺自由的工具,这是一个仅次于杀头的严厉惩罚。由此可说,古今中外都把剥夺自由看做是严厉惩罚,这岂不说明自由是人类一种既崇高、又基本的价值吗?



    范海辛近日撰文指出,普世价值是一个非常晚近的概念,大概是在冷战结束后,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才被西方学者提出来。

普世与普适是一个意思 既是全世界的 也是普遍适用的

    什么是普世价值?我认为,这是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叠加共识。科学、法制、幸福、尊严、富裕、文明、卫生、和平、祥和、和谐等等,这些都是人类绝大多数共同追求的东西、共同追求的价值。普世与普适是一个意思,既是全世界的,也是普遍适用的。为何不说是全体人类的,而要强调是绝大多数呢?因为地球上还有极少数疯子与形形色色的心理变态者,他们一般不认可这些被多数人认可的价值。

古今中外都把剥夺自由看做是严厉惩罚 这说明自由是人类一种既崇高又基本的价值

    普世价值的核心价值是自由,自由也是人的本质(这个容后再议)。但是普世价值引发争议的,恰恰来自这里。那么自由究竟是不是普世的一种价值呢?易中天先生有一个很好的说法。

    他说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差不多都发明了监狱。监狱用来干什么?当然是一种剥夺自由的工具,这是一个仅次于杀头的严厉惩罚。由此可说,古今中外都把剥夺自由看做是严厉惩罚,这岂不说明自由是人类一种既崇高、又基本的价值吗?匈牙利诗人贝多菲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生命、爱情、自由,这三个价值中,各人的排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把自由与生命紧列在一起,说明没有人会反对自由作为一种基本价值。

二战后人们达成了的战争伦理底线就是一种普世价值

    再说说战争道德,道德也包含着价值(价值与道德是两个不同范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二战后,人们达成了如下的战争伦理底线:1)不能以平民为战争目标;2)不能虐杀战俘;3)不能使用童兵;4)不能吃人肉。对此尽管有人心中反对,但在台面上,也只能赞成。这种战争伦理底线,就是一种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内容的发生与兴起 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与三R运动

    普世价值是一个非常晚近的概念,大概是在冷战结束后,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才被西方学者提出来。但是普世价值的内容却不是新的,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结晶。它的发生与兴起,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与三R运动。所谓三R运动是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古罗马法复兴(又称古罗马法继受)这三个运动。由于这三个运动的英文法文德文都是以字母R开头,故名。

    三R运动最先开始的是古罗马法复兴,发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其后是文艺复兴,最后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三R运动使中世纪神学理论统治下的西欧,在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大转变,这个转变的核心在于,以人文主义反对神本主义,以个人主义反对集体主义,以经验理性主义反对教条理性主义。从三R运动开始发酵,逐渐形成了自由民主博爱的核心价值观念。

二战后形成的普世价值遭到了美苏两个大国的质疑

    正是这些核心的价值观念,引发了现代化运动。但是人类对现代化的追求并不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腥风血雨。普世价值的形成,是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果,其标志是联合国宪章与《世界人权宣言》(包括其后的两个《人权公约》)。贯穿在这些普世文件中的精神,就是普世价值。

    二战后形成的普世价值遭到了美苏两个大国的质疑:苏联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为价值观,否认有超越阶级的价值;美国则坚持种族主义的价值观,不承认有超越种族的价值观。但是,随着苏联的崩溃与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垮台,普世价值最终赢得了胜利,成为世界的主流价值观。

普世价值内部可分为终极价值与工具价值这两大类

    普世价值既然是一种叠加的共识,那就不可能只是自由民主与人权。这是一个牵涉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价值集合,或说是一个价值丛、价值系统。既然是一个集合体或系统,那么其内部必然会有结构。我以为,普世价值内部可分为终极价值与工具价值这两大类。

    自由、民主、人权、幸福、尊严、和谐这些价值是终极价值,而科学、法制、秩序、工业化等,只是工具价值。一般来说工具价值是不受阶级、文化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与普世性的。谁要反对科学,主张巫术迷信,在19世纪清朝那个时候还有可能会获得支持,在21世纪的今天,会被大众认为是歪门邪道。

终极价值是我们为人而不为兽的根据 也是最易产生分歧的所在

    终极价值是我们为人而不为兽的根据,也是最易产生分歧的所在。反对普世价值的人,其实不是反对普世价值中的工具性价值,而是反对这些终极性的价值。

    终极价值里面,还可再分,一类是单一性的价值,一类是双重性价值。幸福、尊严、是单一性的终极价值,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和谐这些价值是双重性的终极价值。所谓双重性价值是指,既有终极性、也有工具性的价值。终极价值就是目标、意义,一般是不能被追问有何用处的。譬如你不能追问幸福有何用、尊严值几钱这类愚蠢的问题。自由民主人权这类终极价值,既是目的,也是工具。譬如自由能带来创新,民主能带来团结,人权能带来秩序与稳定。

    工具价值只是实现价值目标的手段,既可以为正义正确的价值服务,也可以为错误邪恶的价值服务。譬如科学技术,既可以为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服务,也能为自由民主世界服务。工具价值只能带来效率,不能带来方向与意义。我们不能为了科学而科学、为了技术而技术,也不能为了法制而法制、为了效率而效率。

    普世价值里终极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关系,实际就是方向与手段、目标与工具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是道与理的关系。我在虹口公园的演讲中常常提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因为这是政治学的基本框架。有兴趣的听众可以到网上去查(凯迪网络“猫眼看人”专栏),我的演讲系列32、33、34三篇文章,标题就是《道与理——政治学的基本框架(上、中、下)》。



原文标题:他们为何反对普世价值

原文来源:凤凰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