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攀枝花市 自贡市 绵阳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遂宁市 广安市 巴中市 泸州市 宜宾市 内江市 资阳市 乐山市 眉山市 广元市 雅安市 德阳市 凉山州 甘孜州 阿坝州

翟峰:岁末话“腊”

发布时间:2022-01-05 作者: 翟峰

    2022年元月10日,即为从古至今一直风行于中国民间的“腊八节”。



    “腊八节”要吃“腊八粥”,这更为众多国学传统观念特强的资深龄厚国人所惦念!

    说到“腊八节”和“腊八粥”,皆可谓难离一个“腊”字呵!

    “腊”,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祭祀名称。即夏朝称其为“清祀”,商称其为“嘉平”,而周朝时,才改称其为“腊”。

    据宋朝学者吴自牧所著的《梦梁录》载,“腊”在“季冬之月,正居小寒、大寒之时”。

    公元前221年,泰始皇统一全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十二月定为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故从那时起,即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

    于是,人们在“腊月”里腌制猪肉羊肉等,则称之为腊肉、腊味。而此时所腌制的腊肉、腊味,是能够过夏而不腐的。

    于是,农民在“腊月”的田间施过冬肥,则称之为“腊肥”。

    而“腊肥”是能够用以增加农作物养分,并提高土温的。

    由于腊时在农作物已收藏完毕的年岁之终,故而此时即处于农闲之季。

    此时,古代的人们往往会去野外猎取禽兽,用以祭先祖,敬百神,祈求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此,该行为即称之为“腊祭”。

    而“腊祭”这天,又称其为“腊日”。

    例如,在我国汉代,即以冬至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

    东汉初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统治阶级大加宣扬,至魏晋南北朝时,各地佛寺林立,僧尼如云。

    相传十二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

    这天,各寺院僧尼聚会,诵经演法,以示纪念。

    而唐朝时,即开始把腊月改在十二月初八。例如,我国唐朝大诗人杜甫的《腊日》诗中,即有“腊日常年暖尚远,今年腊日冻全消”之名句。

    腊八日除祭祖敬神外,也有用以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例如,当南宋灭亡之后,此时的爱国诗人、画家郑思肖,即开始隐居于苏州承天寺中,并发誓,坚决不对元称臣。

    于是,此后每年逢十二月的初八腊日,郑思肖皆必只身来到荒野,向南方故国行跪拜大礼,老泪纵横,恸哭不止,以此表现其爱国主义精神。

    于是,千百年来,我国凡汉族聚居的地区,十二月初八皆有吃“腊八粥”之俗事。
然而,传说中的“腊八粥”之源,则据传亦与释迦牟尼有关。

    释迦牟尼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二十九岁时,毅然舍弃了安逸的王族生活,去探寻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

    相传这天,释迦牟尼来到一片茫茫无际的荒漠,又饥又渴,终于不支倒地。此时,恰巧有个善良的牧羊姑娘路过,忙将随身所带的杂饭与泉水调煮成粥,喂给释迦牟尼吃。释迦牟尼醒来后,谢过牧女,继续前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苦行了六年,终于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

    从此以后,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献粥,取香谷、果实造粥,供于佛像前,以祭纪念佛祖成道。

    由于这天是腊月初八,故将其取香谷、果实之造粥,称为“腊八粥”。

    至此一直到宋代,我国吃食“腊八粥”即风行于民间。

    古时的“腊八粥”有甜味、咸味两种。即一般取八种原料——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米、红豇豆、去皮枣泥等用水煮成。

    然而,如今的“腊八粥”,则早已是根据各地的产物,或多于八种,或少于八种,且以咸味者居多了。

    于是,腊月初八这天,人们既相互馈送“腊八粥”,又相互比较谁家的“腊八粥”更为精美可口。

    于是,腊月初八这天,当各家各户皆举家围坐或炕头或桌前,一边吃着清香可口、暖和浑身“腊八粥”时,一边又在美滋滋地心中盘算着:哈哈哈,过了这腊八,春节可就已是屈指可数了呵!
 
 

    原文标题:翟峰:岁末话“腊”
 
    原文来源:立法网微信公众号
           
    (立法网 翟峰/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