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攀枝花市 自贡市 绵阳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遂宁市 广安市 巴中市 泸州市 宜宾市 内江市 资阳市 乐山市 眉山市 广元市 雅安市 德阳市 凉山州 甘孜州 阿坝州

宋燕:清朝“陋规”之发达令人乍舌

发布时间:2013-07-09 作者:


   “意思意思”是大清朝举国皆知的秘密,所谓“民间相安已久,亦不复觉其为陋规矣”。乾隆的表态是“不败露则苟免,既败露则应问”,也就是俗话说的,不打馋的不打懒的,就打那些不长眼的。



    前些天,宁夏中卫市有人捡了个U盘,里面存着某公司的春节送礼名单。名单显示,中卫市20多个部门的47名官员获赠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储值卡、购物卡和礼品。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几天后,当地纪委公开表态:那不是储值卡,只是消费卡,涉事官员已被“批评教育”,把钱退回来了。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人民论坛》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低薪和繁重工作引发部分公务员心理失衡》,文中称收入分配不均衡、部分地区收入与付出不匹配,导致公务员拿灰色收入,因此出现了部分“可以理解的”违法乱纪。

    真的可以理解吗?

    说到底,所谓对腐败陋规的“民间相安已久”,靠的是“官”一方的不过分和“民”一方的无奈而已,这种力量不对等的拉锯终究是脆弱的,手伸得长的官员早晚会突破暂时形成的潜规则,把标准越拉越高。

    大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给乾隆皇帝上了一封密折,内容十分详细。密折奏报厦门进出各口船只,无论海外的还是内地的,都要向海口(相当于海关)衙门缴纳数量不等的陋规银,一只船得交一千五百圆左右,这些钱都被海口文武衙门瓜分,上至闽浙总督、福建巡抚、布政使等各级官吏都牵涉其间。

    为证明自己所言不虚,黄仕简特地附上3份自己的调查结果,分别是各衙门收受陋规银的名目和数量,以及部分收上来的钱用去了何处的账目。这份密折,可以说是一份福建官场灰色收入大起底。

    可惜皇帝本人并没感激他的忠心耿耿,在令人走过场查了一遍之后降旨称“福建厦门洋行陋规一案,因系旧日相沿,事与婪索败检者不同……”然后几名重要涉案人先被降职“以观后效”,没多久就异地做官了。

    观一叶可知秋,清朝陋规之发达令人乍舌,可以说整个大清朝就没有不拿灰色收入的官。官员张集馨算得上一个清官,一生没怎么钻营和勒索过,但在他的个人回忆录《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却有着不少这样的账目记录:

    道光二十一年,他在福建做道台,“郡城娼楼赌馆,每月送娼赌费三百元至道台衙门”。

    道光二十五年-二十七年,他在陕西任督粮道,“将军三节二寿,粮道每次送银八百两,又表礼、水礼八色,门包四十两一次;两都统每节送银二百两,水礼四色;八旗协领八元,每节每员送银二十两,上白米四石。抚台分四季致送,每季一千三百两,节寿但送表礼、水礼、门包、杂费;制台按三节致送,每节一千两,表礼、水礼八色及门包、杂费,差家人赴兰州呈送。”

    道光二十七年他受任赴四川,临走的时候送“别敬:军机处大臣,每处四百金;上下两班章京,每位十六金,如有交情,或通信办折者,一百、八十金不等;六部尚书、总宪百金,侍郎、大九卿五十金,依次递减。”

    上述记述只是一位清官收受和送出的贿赂清单的一小部分,他敢这样列出来,证明这些事在当时都不算事,甚至是例行的规矩,按照话剧《茶馆》里的话,就是“别把意思意思变成不好意思”。

    确实,“意思意思”是大清朝举国皆知的秘密,所谓“民间相安已久,亦不复觉其为陋规矣”。

    官员们为自己开脱的言辞也在当时颇得舆论同情,“为吏者,升斗之禄有限,而应酬之费无穷,若一切旧规尽为裁革,固属美事,但冰蘖之需,后此者难以为继也”。言下之意,却是官员明知革除“陋规”是好事,真革了,反倒活不下去了。

    除了生存问题,还有一套逻辑,“登奏牍则力辩,而僚属相对则昌言不讳也;居局外则抵斥陋规,而及其身为外吏,则收受亦尤前人也”。这段话的意思,今人绝不陌生,文件上说谁有灰色收入那是一定不能认的,对着同僚下属却不好再装圣人。更有甚者,不在其位的时候痛批陋规鄙俗,到了位置上,收受陋规甚至比人家还要多,还要狠。

    官员如此,皇帝又如何看呢?乾隆的表态是“不败露则苟免,既败露则应问”,也就是俗话说的,不打馋的不打懒的,就打那些不长眼的。

    上下因循如此百余年之后,就连被吃拿卡要的百姓都对这些事熟视无睹。道光年间四川有个官员见属下州县送陋规甚巨,打算裁革,不料“州县不遵,百姓亦不遵”。

    当地百姓当然不是受虐成癖,谁赚点钱也不容易,不会真到不送钱不痛快的地步,他们只是怕好容易形成了一个能接受的规矩,你现在裁了,过两年来个新官,定的名目更多、收的钱更多而已。

    说到底,所谓对腐败陋规的“民间相安已久”,靠的是“官”一方的不过分和“民”一方的无奈而已,这种力量不对等的拉锯终究是脆弱的,手伸得长的官员早晚会突破暂时形成的潜规则,把标准越拉越高。

    当潜规则左右社会,“民间相安已久”的平静表面,不过是藏身其后的全面溃败的遮羞布罢了,当潜规则在无尽的欲望下被不断击穿,直至弱势一方难以为继,滚滚如潮的变革渴望,淹没的不仅是潜规则,溃败社会的明规则和道德秩序也将被统统埋葬,这绝非危言耸听,青史早有明证。



原文标题:“习惯”潜规则是溃败社会的遮羞布

原文来源:凤凰评论

(立法网  小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